
超薄树脂层在精密激光照射下精准固化,复杂结构在微米级的精度掌控中渐次成形——这正是当代3D打印技术改变传统制造模式的生动呈现。
在厦门智创驰科技有限公司的实验室内,多台3D陶泥打印机持续运转,层层堆叠的陶泥逐步构成精致造型,这些设备即将发往广东潮州的一家工艺品制造企业。
以往,陶瓷制造企业多采用3D打印进行样品试制或小批量定制,而如今,不少工厂已将其应用于规模化生产环节。
01 精度层面的显著进展
在3D打印领域,精度水平决定了应用范围的广度。近期,微米级精密制造技术获得实质性进展,使3D打印从样品制作转向直接制造部件逐渐可行。
行业企业开发的PμSL超高精密3D打印机实现了相当程度的打印精度提升(2μm/10μm/25μm),具备了精密的加工公差控制能力(±10μm/±25μm/50μm)。
这代表着什么?相当于人类发丝直径约1/3到1/4的精度水准。在此精度条件下,打印成型的精密塑料结构件和功能器件无需再进行抛光、打磨、喷涂等后续处理工序,可直接投入使用。
02 厦门企业的精准定位
厦门火炬高新区一批制造业优质企业展现出创新活力。园区培育出多家具有特色的企业,其中不少在3D打印细分领域持续深耕。
汉印股份公司将研发方向聚焦于3D金属打印领域。该公司自主开发的SLM(选择性激光熔融)金属打印设备和LCD光固化设备,已应用于鞋模的快速开发与批量制作。
"在航空航天、健康护理、汽车制造及模具行业,3D打印技术正逐步从原型制作向直接制造部件转变。"汉印股份市场负责人表示。
03 技术应用的多领域拓展
微米级3D打印技术正在多个要求较高的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在精密制造领域,PμSL技术已用于打印大型连接器、内窥镜端座、CPU插座等精密零件。
例如大型连接器模型整体尺寸为80*75*5 mm³,其上含有2864个异形pin孔结构,孔最小特征为0.15 mm,采用20μm层厚打印,细节尺寸的公差在±25μm内,其精度可与精密注塑相媲美。
与此同时,厦门智创驰科技有限公司则专注于3D陶泥打印和3D混凝土打印,从公园里的艺术坐凳、景观小品,到整栋建筑,均可实现"一键打印"。
04 产业化进程的持续推进
随着材料科学的突破、3D打印技术成熟度提升带动成本降低,以及市场认知度的提高,国内3D打印将更广泛渗透至各行各业,成为驱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厦门火炬高新区通过对不同发展阶段的科技企业推行差异化扶持政策,完善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增强企业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
今年5月,厦门火炬高新区出台支持科技企业创新提质发展的若干措施,进一步对"火炬协同创新主体"的扶持措施进行强化。
05 发展前景
微米级3D打印技术正在重新定义制造标准。从毫米级变形到微米级掌控,打印成功率和精度双双提升,这不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是整个制造思维模式的变革。
厦门火炬高新区成立33年间,培育了大量优质企业。这些企业正精耕细分领域、凭借不断创新的发展理念,突破核心技术,居于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环节。
随着3D打印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成本的持续降低,微米级精密制造将成为智能制造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厦门乃至全国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如今,厦门已聚集了一批"3D打印农场"——这种新商业模式将数十台甚至上百台桌面级3D打印机集中部署,形成规模化打印能力,批量生产热门玩具、家居装饰。
主流消费级3D打印机的价格持续下降,部分机型与一部中高端智能手机相当。消费门槛的降低,使这项曾属"小众"的技术,成为大众释放创意、实现个性表达的入口。
微米级3D打印技术正在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从单一应用走向生态构建,重新定义着精密制造的标准和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