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层层陶泥在喷头下均匀堆叠,逐渐勾勒出精致造型;一台台混凝土打印机在工地上安静工作,构建出景观小品甚至整栋建筑……这就是3D打印技术正在我们生产和生活中创造的奇迹。
据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我国3D打印设备产量同比增长43.1%,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动能。这项曾经只存在于实验室的技术,如今正以惊人速度融入制造业的各个领域。
从航空航天到汽车制造,从文物保护到教育创新,3D打印技术正在以创新姿态改变传统制造方式。它以数字化模型为基础,通过材料堆积的方式制造零件或实物,打破了传统的去除法和受迫成型方法的限制。
01 工业制造新引擎
在工业生产领域,3D打印技术正从原型制作向直接制造部件过渡。厦门汉印股份有限公司将目光投向3D金属打印领域,该公司自主研发的SLM(选择性激光熔融)金属打印设备和LCD光固化设备,已在知名鞋企落地应用。
这些设备支持不锈钢、铝合金、模具钢等多种粉末材料,应用于汽车零部件、航空航天结构件及3C电子产品的批量制造。随着材料科学的突破和技术成熟度提升,3D打印成本逐渐降低,市场认知度不断提高。
国内3D打印技术正更广泛渗透至各行各业,成为驱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它不需要加工机床和模具,其建立工业模型的时间和成本只有传统加工方法的20%-35%。
02 建筑行业变革者
建筑领域正在经历3D打印技术带来的变革。厦门智创驰科技有限公司的拳头产品包括3D混凝土打印机——从公园里的艺术坐凳、景观小品,到整栋建筑,均可实现“一键打印”。
今年以来,3D混凝土打印机的订单量增长较为明显,上海、杭州等地的客户陆续联系采购。不仅文旅和市政项目青睐这项技术,高校和科研院所也是重要客户。
已有不少高校采购这些设备,用来模拟月球土壤环境,服务于航天类科研项目。卢乐成总经理正带领团队研发一款车载机械臂式混凝土3D打印机,未来“只要把车直接开进工地,下车就能打印墙体,轻巧、高效,真正实现‘移动建造’”。
03 厦门集美的3D打印实践
厦门市集美区已经成为3D打印技术研发和应用的重要基地。厦门徕泽丰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金属3D打印技术的科技创新型企业,业务领域涵盖金属3D打印全产业链。
该公司位于厦门市集美区,拥有独立的综合办公大楼,面积超2万平方米。徕泽丰科技致力于推动金属3D打印成为汽车、消费品、生物科技、军工等高科技制造业产品重要的制造方式。
公司汇集了来自美国南加州大学、北航、南航、哈工大、上海交大等重点高校博士/硕士以及中国工程院王华明院士团队成员。技术能力处于行业较为先进的位置,已获得“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金奖等荣誉。
04 杏林地区的打印产业
在杏林地区,3D打印产业同样蓬勃发展。厦门杰呈3D打印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现代工业三维打印快速成型技术的企业。公司制造手板、模型、小批量产品快速制造服务。
木迅智能科技(厦门)有限公司位于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杏林街道,是福建乃至东南地区较早从事3D打印、数字化制造技术研究与应用的团队。
通过近二十年的积累探索,公司不断明确发展方向,积极拓展行业领域,遵循国家“工业4.0”的发展愿景,致力于智能制造技术的开发、推广与应用。
木迅科技拥有自己研发的桌面级3D打印机和工业级光固化3D打印机。与此同时,他们与国内外厂商形成战略合作联系,如北京太尔时代、上海联泰三维、英国Delcam软件公司、加拿大Creaform公司等。
05 文化创意与教育应用
3D打印技术在文化创意和教育领域同样展现出巨大潜力。在今年乞巧节期间,一位13岁的初中学生黄奕铮创作了名为《一河两岸》的作品。
设计理念新颖,结合广州第十五届全运会主题,运用3D打印技术手段,选用新型材料创新制作供案中的海心桥、广州塔、牛郎织女、十五运吉祥物、广州龙舟等部分组件。
这些3D打印作品巧妙组合,形成一幅生动的珠江江景图。黄奕铮从今年初就开始学习电脑创作绘图、3D建模,到选材料打印直到完成阶段的拼装,终于赶在今年乞巧节“竣工”。
在教育领域,汉印股份推出的FDM桌面3D打印机,搭配自主研发的“汉印三维”App,已走进多所校园和创客空间。它成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创新思维的新工具,帮助年轻一代更好地理解先进制造技术。
06 个性化定制与消费级市场
随着潮玩、手办等消费热潮兴起,消费级3D打印市场持续升温。主流消费级3D打印机的价格持续下降,部分机型的价格与一部中高端智能手机相当。
消费门槛的降低,使3D打印这项曾属“小众”的技术,成为大众释放创意、实现个性表达的入口。
厦门聚集了一批“3D打印农场”。这种新商业模式主要是将数十台甚至上百台桌面级3D打印机集中部署,形成规模化打印能力,批量生产热门玩具、家居装饰。
在鞋类制造领域,有企业以“秸秆+高分子材料”为主要原料,制造出一批“会呼吸”的3D打印鞋。这些产品采用花纹镂空造型,不仅节省了材料,而且穿着足部舒适,透气性较好。
现代打印技术的运用,使企业不仅能依据人体足部普遍特征批量生产,且能依据客户的特殊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只要客户下单,就能迅速完成设计与制作,大大缩短了交付周期。
07 技术前沿与未来展望
连续纤维3D打印正引领轻量化制造新趋势,有效破解多行业共性痛点。传统制造工艺长期面临瓶颈:难以在保障产品力学性能的同时实现轻量化,且流程繁琐、模具成本高、材料浪费严重。
该技术通过精准嵌入连续纤维,可针对性强化部件关键受力区域,轻松实现高强度与轻量化的平衡。
协同高科应用国产原材料研发的复合材料3D打印预浸丝耗材,涵盖低熔点树脂到特种工程塑料,如PEEK、PA、PLA、PC等基体材料。CCF(连续碳纤维)、CBF(连续玄武岩纤维)、CGF(连续玻璃纤维)等纤维材料也在广泛应用。
在飞行汽车摇臂总成的应用中,3D打印技术代替铝合金,综合减重60%,满足飞行汽车轻质高强需求。随着技术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3D打印正在更多领域展现其巨大价值。
厦门徕泽丰科技有限公司的二期项目正在推进,目标是年生产定制化高端3D金属打印产品20吨。
从材料、设备、工艺到设计,他们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产品整体制造解决方案服务,希望使颠覆式创新设计应用真正落地。
不仅在大规模生产中,即使在千年乞巧节这样的传统民俗中,3D打印也能与古老技艺结合,创造出吸引年轻群体的作品。
这种技术正在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传统与创新的桥梁,让我们有理由相信,科技的真正魅力在于无声却深刻地改变我们的生活。